​三中全會學習:重公平,惠民生

申萬宏源宏觀 07月 19,2024

主要內容

本次會議上承十八屆三中全會,下接中國式現代化對比十八屆三中全會更加注重總結改革开放以來經驗,本次會議則高度評價過去十年經驗,這一區別或顯示出未來改革的路徑仍延續過去十年的成功經驗。會議“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認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會議將下一個階段定義爲關鍵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改革的成功經驗將進一步繼承和發揚。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可能是未來五年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效率 VS 公平:公平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過去經濟告訴發展中所積累的問題可能還有待解決,這也促使本次會議將“公平”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並且成爲了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次會議通稿中明確表示“以經濟體制改革爲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爲出發點和落腳點”,顯示出未來五年改革的方向性思路。同時,相較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平也被置於效率之前。十八屆三中全會表述爲 “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先提公平再效率,而二十屆三中全會表述爲“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把公平放在了靠前的位置。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會議通稿加入了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的論述,或更加突出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十八屆三中全會表示爲“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本次會議則新增一項,表述爲“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在政府和市場的相關表述中,相較於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本次會議更強調“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同樣體現公平和治理的重要性。

供給 VS 需求:高質量發展和側重內需。供給端:(一)本次會議更注重供給端的創新,延續二十大重視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脈絡(二)不同的是,本次會議中“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成爲有別與二十大的新增內容,強調地方之間的互補效應而非競爭效應。(三)另外,會議再度重提數字經濟、現代化基礎設施等,可能成爲後續高質量發展的重心。(四)針對與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和教育建設,本次會議延續二十大將其定義爲“基礎性、战略性支撐”。需求端:(一)更注重內需而非外需,相較於二十大,本次會議將民生列爲重大任務值得關注,收入分配、就業優先、新型城鎮化等政策可能成爲未來需求政策的重心。(二)甚至要依托內需來鏈接外需,另外會議也表示要“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

特殊的短期分析:任務目標 VS 風險防範。三中全會一般更加關注改革等長期問題,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卻有所不同,會議舉辦期恰逢24年二季度數據公布,本次會議通稿尾部增加了對當前形勢和任務的分析或是對數據的一種呼應。一是會議表示“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兩會既定政策可能會加速。二是會議也在防風險,“全會指出,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落實好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下半年是否有增量政策出台,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宏觀經濟增長趨勢,並將經濟增長和防風險放在一起統籌考慮。

關注潛在的七大改革方向:財稅、金融、土地制度、人才和教育體系、統一大市場、收入分配、社保和醫藥衛生體系。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海外經濟形勢變化、房地產形勢變化

以下爲正文


1. 本次會議上承十八屆三中全會,下接中國式現代化


對比十八屆三中全會更加注重總結改革开放以來經驗,本次會議則高度評價過去十年經驗,這一區別或顯示出未來改革的路徑仍延續過去十年的成功經驗。十八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开35年來改革开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認爲改革开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而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更集中的總結過去十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會議“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認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

會議將下一個階段定義爲關鍵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改革的成功經驗將進一步繼承和發揚。相較於改革开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最近十年處於快速變化時期,經濟結構出現深度調整,很多問題是改革开放以來從未遇到過的,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體現。而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可能是未來五年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中“進一步”的表述就有繼承和發揚過去十年成功經驗的含義。換句話說,過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將被進一步貫徹。


2. 效率 VS 公平:公平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過去經濟告訴發展中所積累的問題可能還有待解決,這也促使本次會議將“公平”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並且成爲了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效率和公平是一對孿生兄弟,經濟發展需要效率,但高速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不平衡矛盾反而會制約經濟發展的潛力,有賴更爲公平的治理體系。本次會議通稿中明確表示“以經濟體制改革爲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爲出發點和落腳點”,顯示出未來五年改革的方向性思路。通稿也還明確要求“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顯示出未來政策的重心更在公平。

同時,相較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平也被置於效率之前。十八屆三中全會表述爲 “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先提公平再效率,而二十屆三中全會表述爲“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把公平放在了靠前的位置。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會議通稿加入了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的論述,或更加突出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同樣體現爲公平優先的政策思路。在論述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鍵句中,本次會議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出現不同。十八屆三中全會表示爲“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本次會議則新增一項,表述爲“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

在政府和市場的相關表述中,相較於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本次會議更強調“‘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同樣體現公平和治理的重要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關於政府和市場的論述是核心問題,表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本次會議在市場和政府的問題上,表述爲“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3. 供給 VS 需求:高質量發展和側重內需


供給端:

(一)本次會議更注重供給端的創新,延續二十大重視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脈絡。會議通稿再度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保持和二十大表述相一致,也是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最大的不同之一。同時,會議通稿也將高質量發展的表述前置,強調要“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政策思路或也將沿襲二十大報告,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不同的是,本次會議中“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成爲有別與二十大的新增內容,強調地方之間的互補效應而非競爭效應。在當前逆全球化的階段,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也需要從競爭更多轉變爲協作,才能應對外部世界的擾動,這也就導致過去有效的“地方錦標賽”制度逐漸失效。而在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集舉國體制進行科技突破成爲必要,則各個地區更不能陷入重復無效建設的怪圈中,反而應該發揮自身要素優勢,立足本地優勢產業實現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和發展。

(三)另外,會議再度重提數字經濟、現代化基礎設施等,可能成爲後續高質量發展的重心。相較於二十大報告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各個領域的強調,二十屆三中全會通稿更加側重四個方面,“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未來五年政策可能更多向上述四個方面傾斜。

(四)針對與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和教育建設,本次會議延續二十大將其定義爲“基礎性、战略性支撐”。會議通稿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战略性支撐”,和二十大對於三者的定位保持一致。會議也明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战略、人才強國战略、創新驅動發展战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需求端:

(一)更注重內需而非外需,相較於二十大,本次會議將民生列爲重大任務值得關注,收入分配、就業優先等政策可能成爲未來需求政策的重心。會議通稿表示“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這一表述相較二十大是新增內容,顯示出未來五年政策方向的重大調整,即更多的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方向傾斜。會議還強調“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對居民最關心的問題給出具體的改革方向,會議表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同時,會議強調的城鄉融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也是從供給側釋放內需的方向。

(二)甚至要依托內需來鏈接外需,會議表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另外會議也表示要“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可能導致我國外需形勢出現變化,令我國經濟發展進一步利用外需的難度加大。但憑借我國內需特別是消費規模大的特點,可以成爲牽引對外合作、擴大外商投資等優勢。另外,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後,“一帶一路”機制成爲我國平抑外需波動的可能來源,後續改革過程中或有所加強對“一帶一路”的整體布局。


4. 特殊的短期分析:任務目標 VS 風險防範


三中全會一般更加關注改革等長期問題,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卻有所不同,會議舉辦期恰逢24年二季度數據公布,本次會議通稿尾部增加了對當前形勢和任務的分析或是對數據的一種呼應。

一是會議表示“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兩會既定政策可能會加速。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實現5%這一預期目標,但下半年仍面臨挑战,本次會議也是給與呼應。會議強調“要按照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宏觀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申萬宏源可以合理預期兩會已經出台的政策會加速落實,比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家電“以舊換新”、財政融資進一步加快等,實現對下半年經濟的托底效果。

二是會議也在防風險,全會指出,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落實好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防風險,這顯示出政策不會因爲經濟增長有階段性的下行壓力而放棄對於風險的重視。下半年是否有增量政策出台,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宏觀經濟增長趨勢,並將經濟增長和防風險放在一起統籌考慮。


5. 關注潛在的七大改革方向

 

一是財稅改革:會議強調“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未來或有配套文件出台,改革方向可能涉及財政收入的央地分配、央地財權事權的劃分等方面。

二是金融改革:會議強調“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當前貨幣金融系統出現深刻變革,貨幣政策未來操作工具、傳導路徑、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都可能成爲改革的重點。

三是土地制度改革:會議要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源於過去土地制度的可持續性下降,另外這也是“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的必要路徑,或在加速農村土地流轉等方面做改革。

四是人才、教育體系改革:會議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視預計會落腳在對人才的培養、教育體系的改革中,更加注重科創型人才的學科和培養設置等。

五是統一大市場改革:會議要求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這實際上要求我國地區之間壁壘被打破,減少區域內要素流動障礙以方便實現產業升級換擋。

六是收入分配改革:會議更加注重民生,收入分配問題是民生問題的痛點之一,未來或沿着二十大所強調的“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去努力。

七是社保、醫藥衛生體系改革:會議要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同樣是民生問題的關鍵所在,隨着人口老齡化加速,社會保障和醫藥衛生體系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提高社保的可持續性和醫療便利性也可能成爲未來重點。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海外經濟形勢變化、房地產形勢變化。


注:本文內容節選自申萬宏源宏觀2024年7月18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三中全會學習:重公平,惠民生——二十屆三中全會學習體會》,分析師:賈東旭 王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三中全會學習:重公平,惠民生

地址:https://www.twnewsletter.com/article/45148.html

相關文章
精選資訊
  • WiFi 8,最新進展!
  • 天風宋雪濤:謹慎辨析“產能過剩”
  • 價值重估:“十分之一”的逆襲
  • 早報 (04.10)| 金價九創歷史新高佔據“C位”!巴菲特,罕見出手!“寧王”出大招:5年功率零衰減!暴跌99%!百億級公司市值僅剩1.4億
  • 被錯殺!工業富聯傳聞澄清後漲停,機構:業績有望持續提升
  • 立案調查,格力地產一字跌停!董明珠曾稱:它跟我沒有任何關系
  • 什么是SAQP技術?